Smart Building
概况
本专业以应用型教学培养方式为核心,打造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的学科交叉培养模式。通过对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以及智能建造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学生能够面向土木工程和未来科技发展,具备掌握一种计算机语言、驱动一个硬件设备、完成一项工程建设活动的能力,将智能建造的基本理论知识用于解决智能规划与设计、施工、运维管理等工程问题。最终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具有跨界发展能力,具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为什么选择Smart Building?
- 持续需求:随着“新基建”“智慧城市”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智能建造技术成为基础设施升级的核心驱动力,行业对掌握数字化设计与智能施工技术的专业人才需求持续增长。
- 多元化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智能规划设计、建筑机器人开发、数字化施工管理、BIM(建筑信息模型)工程应用、智慧运维系统开发等领域,也可进入科技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参与国际智能建造项目。
- 国际化机会:依托“一带一路”及全球绿色智慧建筑倡议,智能建造工程师可参与跨国智能工程协作,推动中国技术标准与全球接轨。
- 技术驱动创新:深度融合BIM、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绿色建筑等技术,赋能智能规划、机器人施工、智慧运维全流程;与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环境工程等交叉融合,打造“AI+建造”的新型竞争力。
- 职业发展空间大:从智能建造工程师到智慧项目总监,职业路径清晰;随着技术迭代与经验积累,可主导智能建造系统研发、智慧城市项目统筹等高附加值岗位,薪资与影响力同步提升。
本专业秉承学校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融合国际优质资源,立足城市、面向全球;尊重每一位学生,也努力赢得每一位学生的尊重;为学生提供有用的教育;鼓励创新,探索世界、发现自己;汇聚全球的先进教学方法与价值观,在多元碰撞交融中,包容并进,突破边界。
(1)面向建筑智能化技术,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2)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土木工程专业为基础,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管理等学科内容,强化基础、突出应用、激发创新能力;
总之,智能建造专业紧扣行业智能化、绿色化趋势,就业前景广阔,是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3)以学生为中心”倡导个性化培养,以专业课为基础,以专业协会为促进,以举办系部专业竞赛为选拔机制,“以赛促学”不断提升学生专业水平;
(4)突出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以项目配合教学,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提升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选择智能建造,意味着你将用算法重构城市肌理,以数据驱动未来建筑的生长轨迹。选择智能建造,就是选择用代码浇筑智慧蓝图,让机械臂延伸人类创造力,在虚实交融的数字孪生世界中,将每一份创新转化为可感知、可交互、可持续的智能空间——这是用科技重新定义"建造"的时代使命。
基本信息
- College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 学习形式 全日制
- Educational System 4 years
- 学位证书 智能建造(工学学士)
知识与技能
(1)跨学科理论基础:掌握数学、力学、计算机科学基础,精通智能建造核心理论(如BIM、物联网、机器学习在工程中的应用)。
(2)智能设计与优化能力:熟练使用Revit、AutoCAD、Python等工具,通过算法优化建筑结构设计,实现绿色节能与智能化的协同。
(3)数字化项目管理:精通智能建造管理平台(如BIM 5D),具备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能力,包括成本预测、进度模拟与风险智能预警。
(4)智能施工技术:掌握建筑机器人操作、3D打印建造、智能监测系统部署等前沿技术,解决复杂施工场景问题。
(5)法规与行业标准:熟悉智能建筑国家标准、数据安全规范及国际BIM标准,确保技术合规性。
(6)可持续与智能化融合:在设计中集成绿色建材、能源管理系统与智能感知技术,推动“双碳”目标落地。
(7)跨领域协作能力:能与数据工程师、AI算法团队、运维专家高效协作,主导智能建造项目的多学科协同。
(8)创新与问题解决:针对智能建造中的技术瓶颈(如数据孤岛、机器人协同作业),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9)前沿技术应用:精通数字孪生、边缘计算、AI视觉检测等技术,实现建造过程的实时仿真与智能决策。
(10)终身学习与适应力:紧跟智能建造技术迭代(如元宇宙建造、量子计算优化),持续提升数字化竞争力。。
这些知识与技能使智能建造专业毕业生能够在智慧城市、绿色建筑、数字施工等领域,成为兼具工程能力与技术洞察力的行业领军者,引领建造业的智能化革命。
专业负责人寄语
“作为数智时代建筑革新的先锋,你们将用代码重构设计思维,用算法优化工程决策,用物联网激活建筑生命。智能建造不仅是BIM与机器人的交响,更是人文关怀与科技智慧的融合。希望你们在掌握深度学习、数字孪生等技术利器的同时,始终铭记“建造”的本质是创造人类的美好栖居。期待你们以跨界视野打破专业藩篱,在绿色低碳、智能运维等领域开辟新赛道,用青春智慧浇筑未来城市的数字基石。让我们共同书写中国建造的智能新篇!”
李童
课程设置
- Python编程基础
-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
- BIM原理与应用
- 机械原理基础
- 物联网技术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 钢结构原理与设计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 土木工程施工与智能建造
- 钢结构识图与标准化出图
就业
就业前景广阔,既可以从事房地产、勘察设计、施工、房地产、监理公司等传统建筑工程行业,也可以服务智慧城市、BIM 咨询和绿色建筑等新兴行业。
也可以考取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