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市学院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介绍
2023-09-06
在就创业指导方面,青岛城市学院已经形成了以课程辅导为主体,以个体咨询为辅助,以全过程指导为补充,以大赛活动为提升,以队伍专业化为保障的生涯辅导体系,真正让就创业指导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
一、分阶段、全覆盖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
(一)完善的就业育人推进机制
学校将就业教育、就业引导全面纳入“三全育人”重要内容。从教育、活动、救助三个领域出发构建系统化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全员、全方位、全要素推动就业育人功能实现。教育领域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基础,根据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大学生择业特点传授择业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识;活动领域以多元化的活动为载体,通过讲座、论坛、情景模拟、心理沙龙等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就业教育内容渗透其中;救助领域以个体一对一互动辅导模式为主,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注,挖掘学生个体的潜能,解决团体教育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学校就业创业教研室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在原有课程基础上,构建了分年级的职业生涯教育整体设计方案——TOPX课程体系,即在本科第二学期、专科第一学期设置《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32学时、2学分;在本科第5学期、专科第4学期设置《创新创业基础》必修课程,16学时、1学分;在本科第6学期、专科第4学期设置《就业指导》必修课程,16学时、1学分,《创新创业实践》实践必修课程,8学时,0.5学分。以上4门课程均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学时、学分总量高于38学时、2学分。采用北森生涯教育一体化平台,在课程中嵌入职业测评,收集学生的生涯数据,做到精确分析、精准指导。
为切实提高授课质量、提升教师授课能力水平,2022—2023年共组织不同层次的就业创业教研室教师培训5次,极大地提升了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分类别、个性化就业创业指导体系
(一)就业指导工作方案
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学校以“四纵四横”就业指导体系为基础设计了精细化的就业指导方案。“四纵”主要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就业工作指导体系。“四横”主要是建立各类精准帮扶团队,一对一帮扶学生就业。具体如下:
“四纵四横”就业指导体系
(二)就业指导重要举措
(1)学生定制活动、突出个性服务
转变“重视数据、跟进性弱、部分指导、忽略个性”的传统工作思路,将“学生定制、个性服务”作为新的工作模式。充分利用社会和学院优质教育资源,采用讲座座谈、网络直播、视频录制、1V1指导等形式进行小职系列活动,分别开设“小职会客厅”、打造“小职工作室”、开展“小职进学院”,充分利用校内资源、邀请外校名师、校外专业讲师、资深企业HR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互动活动。所有活动采取预约的形式,不强制、不凑数,提前线上预约、反馈需求、私人定制,真正满足学生需要。
2022-2023学年,“小职会客厅”举办线上讲座4场、线下讲座4场,覆盖学生917人;小职工作室共接待来访学生约30人,基本满足学生的生涯规划咨询需求;小职进学院联合名企开展6场针对性的就业形势主题讲座,涵盖全校4000+应届毕业生,帮助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抓住秋招、春招求职良机,促进毕业生积极求职。
小职会客厅系列讲座信息统计表
(2)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实践水平
为提升学生求职竞争力,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各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各类实习实训、就业技能相关培训,如机电工程学院针对毕业生开设二维CAD绘图、三维CAD应用、三维机械设计、三维数控编程(CAM)、工业机器人编程、工业机器人高级编程、西门子PLC培训等8项技能取证培训;建筑学院针对想从事文秘类工作的毕业生,提供对起草文件格式的全方位培训;外国语学院举办商务礼仪实用技巧培训、法语职业分享会等培训活动。学校2022-2023学年累计培训学生417人次。
(3)开展就业创业讲座,内化就业素养
各学院为了满足不同群体的就业需求,对毕业生就业意向、就业岗位意向、就业意向地点等方面进行前期调研,针对不同的群体和不同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岗位推荐和就业指导。采用各类主题讲座、经验分享会、班会及座谈会等形式的指导共118次,为毕业生提供精准指导服务,覆盖全部4000+应届毕业生及在校生。
(4)组织参与各类大赛,外化就业能力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胶东经济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2023年青岛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组织奖,获得省级奖项3项、市级奖项3项;积极宣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创杯”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等校级比赛和校内选拔,参与人数达3000余人。集中优势力量组织学生参加高质量、高级别比赛,以赛育人、以赛促进就业能力提升。
(5)组建学生社群,助力精准帮扶。
2021年起,各学院针对不同就业去向的学生建立“创业社群”“求职交流群”“考研交流与指导”“考公考编交流”群,各教研室及辅导员办公室精心组织、优选师资,协力为每一届毕业生做好就业指导精准服务。
三、浸润式、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一)建设具有学校特点的创新创业指导工作机制
学校自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以来,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以“831”双创教育模式为基础,结合TOPX系列课程体系+校内外导师指导+双创实践,逐渐形成了“浸润式、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
学校通过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诸模块、多环节、各部门的协同机制,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全环境的“浸润式”创新创业教育环境。“8”是指改革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八大模块,即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创业基地、专业社团、创新竞赛、校企协同、校园文化、校友引领。“3”是指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三大保障,即构建一个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打造一支专兼职相结合、校内外相联通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1”是在全校形成“浸润式”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意图渗透在特定的情境之中,以课程、活动为载体,通过师生间积极的交流与互动,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831”双创教育模式
(二)形成“理论、指导与实践”三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831”双创教育理念引领和指导下,学校逐渐形成了“理论、指导与实践”三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理论”方面,学校认真研究分析双创教育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指导》《创新创业基础》等理论课程。在完善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大实践教学建设,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指导”方面通过“小职工作室”“小职会客厅”等平台邀请有丰富创业和社会经验的专家对学生进行项目辅导培训;“实践”方面,定期举办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等各类赛事,加强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等平台建设,在实践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三)近三年来创新创业成果
(1)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效解决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等问题。
(2)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新模式,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路径,有效提高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3)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逐年提高,创业带动就业形成倍增效应。
(4)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获得突出荣誉,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重要双创赛事中取得突出成绩,获省级以上奖励15项。